2011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05-15
  

  • 全选
    |
    论文
  • 李春顶
    南方经济. 2011, 29(5): 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文献较少对中国主动发起的反倾销措施进行研究,而全面分析和评估其产业救济效果的文献则更为匮乏。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选取1997-2007年的全体、国有和外资企业加总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发起的全部反倾销措施对于行业出口、产值、就业人数、利润、企业数目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救济作用。结果发现,中国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良好,尤其明显地提高了行业利润、产值、企业数以及就业人数;但贸易救济作用稍为微弱,原因是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同时产业救济效果主要体现在私营企业上,对国有和外资企业基本无显著的影响;另外合理的反倾销措施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劳动生产率,而保护主义的滥用措施则会滋生惰性而损害生产率。由此,政策上应该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申诉与执行机制,合理、及时、有效的救济损害行业;对于贸易转移效应必须重视和有效规避,减少降低消费者剩余和增加进口支出的政策成本。
  • 陈媛媛
    南方经济. 2011, 29(5): 1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鉴Andreoni and Levinson(2001)和Copeland and Taylor(2003),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本文提出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会提高整个产业的环境技术包括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的假说,并采用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该假说,但仅限于产业集聚的当期指标。同时也发现由于清洁生产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并且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末端治理不具有行业特征且仅具有环境效益,导致核心变量产业集聚、控制变量人均研发对清洁生产的影响更大一些,同时也导致资本劳动比对清洁生产影响显著为负,对末端治理不显著。
  • 罗党论 黄有松 聂超颖
    南方经济. 2011, 29(5): 2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正规金融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非正规金融的一种组织形式,互助融资主要形成并运行于中国的乡土社会,以亲缘和地缘为基础的乡土社会人际信任机制如互助与亲缘利他、人情、面子、熟悉、定栖等维持着互助融资的正常运行。文章以温州苍南龙港镇新渡村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与非结构性访谈两种方法研究了中小企业互助融资的运行机制以及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新渡村的调研发现,超过熟人的边界或者脱离人情机制,互助融资将可能出现倒会并引发大范围的风险。伴随着社会转型,乡土社会的人际信任逐渐向制度信任转变,互助融资的运行机制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但实际情况表明,中小企业互助融资的正常运行仍然依靠乡土社会的人际信任机制来维持。
  • 吴吉林
    南方经济. 2011, 29(5): 4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Copula方法,以相依性作为股市间一体化整合指标,考察了1994年至2009年A、B、H股间的一体化进程,发现A股间的一体化基本达到完全整合,两B股间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两组市场的整合主要在1995年到1997年完成的。A股与B股间一体化程度也较高,其中亚洲金融危机和2011年2月B股改革推动了两市场的整合。而A、B股与H股间的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它们间的整合开始较晚但仍在进行,其中股权分置改革和QDII的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中国金融市场如汇率,银行等的改革可能也提高了A、B股与H股的整合速度。
  • 钟笑寒 乔雪
    南方经济. 2011, 29(5): 5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发展通过影响人们的危险(易感)行为来影响艾滋病的传播。本文提出的一个简单两时期代际模型表明:随着经济发展,个人财富的增加提高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期,这将抑制人们的危险行为;但经济发展带来的应对疾病能力的提高又会增加人们的类似行为。因此,经济发展对于艾滋病传播的最终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各地区的艾滋病发病率进行检验,确实发现经济发展对艾滋病传播的影响不显著,个人财富确实抑制了艾滋病的流行,但未发现公共医疗水平提高对于艾滋病传播有显著正影响。
  • 邹璇
    南方经济. 2011, 29(5): 68-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关于劳动力迁移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上。其实劳动力迁移引起的区际差距收敛或扩散只是表面现象,其内在变化是经济变量的变动。劳动力迁移不仅以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动在空间上影响产出,还会以消费主体数量的变动在空间上影响消费需求。本文认为,劳动力迁移的根本动力是劳动者对高收益和高效用的区位追求,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劳动力在追求自身最大化收益和效用空间时,会对物价、产出等宏观变量带来不同冲击,但能带来宏观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