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1-07-15
  

  • 全选
    |
    论文
  • 南方经济. 2011, 29(7): 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奥村隆平
    南方经济. 2011, 29(7):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 昀 李胜兰
    南方经济. 2011, 29(7): 2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述了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贡献以及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并试图解释法律制度在中国引进FDI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将法律制度作为解释变量之一,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法律制度对FDI区域分布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总结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为建立健全引进外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提供参考,以利引导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 郑柏清 周先波
    南方经济. 2011, 29(7): 3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考察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和全球化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利用71个发展中国家1998至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增长模型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条件趋同,且同时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趋同机制。拥有较高金融安全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有利于其经济发展;金融安全水平较低、国内金融环境不稳定的国家,却不能因为全球化程度的深化而受益。
  • 田秋生 张淑怡 武宝成
    南方经济. 2011, 29(7):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2009年7月开始,截至2011年3月,广东作为第一批试点省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显示三个突出特征,亦即,人民币结算规模不大;区域范围主要集中在对港澳台及东盟贸易;主要集中于进口,出口所占比重很小。这三个特征的出现,估计主要与广东进出口结构、人民币升值趋势、出口企业竞争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有关。
  • 刘金山 李 宁
    南方经济. 2011, 29(7):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回顾了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视角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将以往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在初步探索阶段,大量研究主要从实证角度简单度量生产率与价格水平、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关注其效应是否成立。在深入发展阶段,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对该效应的假设条件、传导机制及其他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剖析,对标准模型进行各种方式的拓展。另外,在实证检验方面开始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数据的选择、分析和处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
  • 杨 扬 冯 睿 舒 元
    南方经济. 2011, 29(7): 5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中,运用匹配与分类的思想,综合考虑了技术变革所引起的沟通成本的降低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技能产生的“技能贬值”效应,将技术进步、产业组织结构变化与工资差距三者相结合建立模型。该模型能够将产业组织架构内生化,对不同能力的员工进行生产职能分配,并能给出技术变革与工资水平差距的内在联系;同时,本文利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事实对以上模型结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 吴迎新
    南方经济. 2011, 29(7): 57-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2002年和2007年国内31个省区市纺织业2~4位截面数据,运用同构系数计算公式比较近年各省区纺织行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研究结果显示,2002年纺织实力较强的省区间,同构系数均比较低,但2007年,排在前13位的纺织强省其同构系数大幅提高。总体看,大范围的、全局性的纺织行业结构趋同现象已经出现,且有加剧趋势。产业集聚形成的地区纺织业结构趋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成省区间形成纺织业的水平分工,属于合意的结构趋同,但非合意的结构趋同,则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王维平 刘书明
    南方经济. 2011, 29(7):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县域经济强县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亮点。但是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当前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应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政策。
  • 王立新 沈金洲
    南方经济. 2011, 29(7): 7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现金持有市场价值模型,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高管变更能够显著提高现金持有的市场价值,意味着高管变更具有治理效应,但这种价值提升效应依赖于公司的治理机制、所有权性质以及高管变更类型。具体表现为:(1)对于治理较差的公司,高管变更能够显著提高现金的市场价值,但在治理较好的公司中并不存在这种价值提升效应;(2)相对而言,国有上市公司中的高管变更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现金的市场价值;(3)改良性变更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大于摩擦性变更,而自然性变更则会降低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