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15
  

  • 全选
    |
    论文
  • 刘春 孙亮
    南方经济. 2012, 30(1): 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鹿事件所引发的乳业危机为背景,本文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传染效应在不同公司间横截面上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宏观层面的法律保护和微观层面的公司信息环境都与毒奶粉事件的信息传染效应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宏观层面的法律保护和微观层面的公司信息环境对信息传染效应的影响存在着互补关系。这意味着,要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就必须同时改善宏观层面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和微观层面的公司信息环境。
  • 郑挺国 郭辉铭
    南方经济. 2012, 30(1): 1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框架,本文从非线性总供给曲线和中央银行非对称偏好的角度来阐述货币政策规则中非对称性的理论形成,并利用GMM方法估计和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的非对称性。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总供给曲线可以作为解释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反应的一种来源,更重要的是,中央银行对通胀缺口存在负向偏好,且这种负向的通胀偏好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偏差,但对产出缺口的非对称偏好并不显著。此外,不同通胀目标的稳健性研究表明,中央银行都存在负向的通胀偏好,而且该负向偏好随着通胀目标的降低而逐渐减弱。
  • 谢建国
    南方经济. 2012, 30(1): 2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存在技术溢出情况下政府的创新激励政策与企业的研发策略。结果表明,无论是实行竞争型创新补贴政策还是合作型创新补贴政策,政府都应该优先补贴那些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行为。贸易自由化提高了国家的创新补贴水平,但是技术溢出本身对创新补贴的影响却具有不确定性。文章的结果同时显示,贸易便利化的实施与高技术溢出提高了消费者剩余与国民福利水平。贸易壁垒虽然强化了企业对本国市场的垄断,但是,在考虑了政府的创新补贴政策后,具有创新激励的企业实际上更倾向于自由贸易结果,因此,相对于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创新补贴政策可能更容易促进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
  • 卢斌 高彬越
    南方经济. 2012, 30(1): 39-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1998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模型预测出目标资本结构,以此来检验我国股市的市场择机行为和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市场择机行为,但是仅能持续三年左右,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和公司规模等因素则通过影响目标资本结构来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且这一影响是持续显著的。
  • 孙灵燕 崔喜君
    南方经济. 2012, 30(1): 4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外商直接投资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微观机制,并运用企业层面的统计数据验证了上述机制的存在性,接下来基于面板数据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效应进行计量估计。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产业集聚效应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其融资效应由合资企业、处于产业集聚区的非合资企业和未处于产业集聚区的非合资企业依次递减;而在信贷市场上,FDI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却起到截然相反的融资效应,对于合资民营企业起到明显的融资缓解效应,却加剧了非合资企业原本的融资困境。
  • 行伟波 李善同
    南方经济. 2012, 30(1): 5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各地区的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及地区间劳动力市场分割等三类指标,本文分析了地方保护主义如何影响中国的省际贸易。基于边界效应模型,本文的大多数实证结果表明: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较低,地方财政收支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省际贸易,但是地方政府仍然出于保护本地国有企业的目的阻碍地区间贸易。地方保护主义作为一种贸易壁垒确实阻碍了全国市场的一体化。
  • 杨娟
    南方经济. 2012, 30(1): 7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有关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红利效应的相关研究。近而,利用抽样人口数据,本文预测了未来75年我国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指出在未来的大部分年份里,从第一人口红利的角度看,人口结构很可能将对中国经济增长起负面作用;而解决未来养老问题并实现第二人口红利的关键是:从当前开始即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的、有效的资本积累。一个重要的、可行的资本积累方式就是建立积累制的养老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