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01
  

  • 全选
    |
    论文
  • 潘春阳, 何立新
    南方经济. 2012, 30(11): 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较高这一现状出发,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数据和有序选择模型进行实证,我们发现: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越认为“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才智”、“社会关系”、“认识有权的人”或“命运”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高,而越认为“努力工作”和“政治表现”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低。本文还对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总之,保障社会机会均等、维护分配公平对于降低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具有重要意义。
  • 杨龙见, 陈建伟, 尹恒
    南方经济. 2012, 30(11): 1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省级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缺乏规范性,其中,财政集中度的优化问题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1997年至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重点考察省级以下政府财政集中的决定因素及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考察变量对财政集中度变化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收入水平与财政集中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人口比例、收入不平等程度与财政集中正相关;经济开放度与财政集中负相关;各省正在向最优的财政集中度动态调整。
  • 罗党论, 魏翥
    南方经济. 2012, 30(11): 2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企业来说,向政府纳税是应尽义务,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都存在着很强的动机去合理避税与降低税负,从而减轻企业负担。那么,与政府建立好关系是否能给企业带来降低税负的好处呢?本文以2002-2005年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对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联程度越高的企业会有更大程度的避税行为,企业的避税行为能够提高公司价值,在政治关联程度越高、避税程度越大的企业,公司价值越好。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联的动机及经济后果
  • 肖海莲, 唐清泉
    南方经济. 2012, 30(11): 4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是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R&D异质性角度,把R&D投资区分为探索式创新投资和常规式创新投资。运用《企业会计准则》(2006)之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R&D投资数据和q投资模型,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投资依赖内部资金;探索式创新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高于常规式创新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融资约束程度与创新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关系是单调的;政府没有对探索式创新投资进行差异性科技补贴。本研究不仅体现了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还为企业的创新融资和政府的科技补贴提供了决策参考。
  • 俞红海
    南方经济. 2012, 30(11): 5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现象十分突出,本文基于控股股东侵占与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利用2004-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方法中的固定效应模型,本文研究表明:代表控股股东侵占的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大,公司现金持有比例越高,而在投资者法律保护好的情况下,分离度对现金持有比例的影响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现金持有与公司价值产生显著为负的影响,投资者法律保护对现金持有与公司价值产生正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从公司治理角度揭示了中国企业高额现金持有现象产生机制及市场影响,同时也从现金持有角度进一步揭示了控股股东侵占行为。
  • 赵卿
    南方经济. 2012, 30(11): 6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数据来研究金融发展和最终控制人对负债相机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融资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关系只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才存在,但最终控制人为国有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较弱.这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债务相机治理作用的发挥有重要影响,但此影响会被最终控制人的国有性质所削弱。
  • 赵立彬, 张秋生
    南方经济. 2012, 30(11): 80-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采用股份支付对价的上市公司并购活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发现:收购方并购前一年进行了正向的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并购前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了并购绩效下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绩效越差。
  • 游家兴, 汪立琴
    南方经济. 2012, 30(11): 8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06至201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分别从水平效应和增量效应两个角度,考察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波动同步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提高了整个市场投资者的理性程度,有助于市场信息传递机制的完善,推动了股票价格对公司特质信息的吸收,从而有力抑制了股价波动的同涨共跌现象。本文的实证结果从股价波动同步性的角度,支持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有助于市场稳定和信息传递的观点。
  • 冯时, 徐建国
    南方经济. 2012, 30(11): 10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收入不平与未来增长负相关,但是这一关系在控制了产权保护与法治水平以后不再存在,说明真正影响经济增长的不是表象上的不平,而是内在的不公。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收入不平等程度受到产权保护与法治水平的显著影响。良好的产权保护和法治是经济公正的集中体现,有利于减少寻租,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用模型和证据阐明这一点。
  • 蒋冠宏, 蒋殿春
    南方经济. 2012, 30(11): 11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00-2006年29个地区21个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设施依赖对产业增长影响,并构建倍差(different-in-different)非线性计量模型,利用“比较优势理论”考察了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化配置问题。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发现地区基础设施对产业增长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邮电信息类基础设施对产业增长作用最强,其次为公路基础设施,再次为铁路基础设施,但是能源基础设施对地区产业增长不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存在配置扭曲现象。最后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结论仍然稳健。
  • 杨勇
    南方经济. 2012, 30(11): 130-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化过程。本文首先构建了空间旅游业发展模型,然后在考虑空间距离的情况下,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09年中国省域市场潜能、产业聚集密度与旅游业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潜能和产业聚集密度对旅游业空间聚集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还进一步借助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验证了市场潜能、聚集密度对我国旅游业空间聚集的稳健性作用。
  • 唐文进, 徐晓伟, 许桂华
    南方经济. 2012, 30(11): 146-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投入产出表和其他数据编制完成的水利投入产出表和水利社会核算矩阵可以用来分析水利投资的乘数效应。经测算表明:与IO乘数分析法相比,SAM乘数分析法在评价水利投资的后向经济效应时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水利投资将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并对国民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不同水利部门的投资乘数存在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有利于水利投资结构的优化;在IO乘数模型中水利投资的GDP乘数为1.0221,而在SAM乘数模型中这一乘数为1.2376,两者的结果均表明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一些重工业、能源与农业部门。
  • 解雨巷
    南方经济. 2012, 30(11): 15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中国非农自雇活动退出的决定因素。自雇退出路径分为两种,退出转入工资雇佣和退出转入失业,非连续时间单风险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结果显示:退出转入失业的预测概率比退出转入工资雇佣的高;人口特征和家庭背景对不同的退出路径有不同的影响;从失业进入自雇会减少自雇退出转入工资雇佣的概率;自雇时间对自雇退出有负向作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提高会增加自雇退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