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3-15
  

  • 全选
    |
    论文
  • 黄新建 冉娅萍
    南方经济. 2012, 30(3): 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近年来披露的腐败官员的案例为基础,以涉及省部级腐败官员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官员腐败对公司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行贿事件发生后,相对于没有行贿的公司,行贿公司的实际税率更低;而且行贿公司的实际税率在行贿事件发生后下降。
  • 赵永亮
    南方经济. 2012, 30(3): 1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引入适合于我国省份层面的国内贸易边界效应模型,利用1997、2002、2005和2006年的相关样本,具体考察了影响我国国内贸易的两个层面壁垒因素。在控制了距离等自然壁垒变量后,实证得出了我国样本期的边界效应值为16.78,且1997-2002年和2002-2005年两个期间平均的省份边界效应具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后个时期上升趋势明显走弱,显示边界效应的收敛趋势),而2005年之后则具有下降趋势;结果认为地方产业结构雷同对区际贸易具有阻碍作用,财政分权下的政府保护偏好是导致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省份的对外贸易对区际贸易具有替代效应,而经济结构和政策壁垒的总体边界效应达3.90。
  • 王贤彬 谢小平
    南方经济. 2012, 30(3): 2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划调整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文献多从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竞争等角度解释我国区域发展,较少分析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以2003年广东佛山“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作为案例,采用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估了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的发现表明合适的地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能够实现市场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增长。这为我国地级层面近年出现的“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现象提供了一个经济学上的解释。
  • 胡昌生 池阳春
    南方经济. 2012, 30(3): 3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反馈交易理论是金融市场最经典的理论之一,长期以来,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与建模并不多见。本文给出了在一个具有反馈交易特征的市场中,情绪冲击对资产价格的长期影响模型。我们发现,总的来说,反馈交易会影响认知偏差效应和交易诱导效应,认知偏差效应随反馈交易系数递增。但是,交易诱导效应并不与反馈交易系数呈简单的单调关系,交易诱导效应在一定情形下随着反馈交易系数减小。
  • 倪泽强 刘少波
    南方经济. 2012, 30(3): 4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投资者保护是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释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差异吗?本文探讨在相同的立法环境中,由法律执行和以地方性法规为代表的省际剩余公司治理的差异所引起的我国31省份投资者保护程度的不同,对资本市场省际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1)投资者保护是影响资本市场省际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2)投资者保护构成中,法律执行对资本市场省际差异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省际剩余公司治理的影响并不确定。
  • kongdongmin 傅蕴英 康继军
    南方经济. 2012, 30(3): 6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考察政府支出、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整体上,政府支出显著的促进了企业的投资,而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于企业投资则存在“挤出”效应,但是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企业投资的效率;在东部地区,影响程度较基于全国的检验结果更显著;中部地区的政府支出和金融发展促进了企业投资,但其效率较低;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与政府支出并未显著影响企业投资;非东部地区的地方国企在对外开放中投资增加更为显著,而民营企业在投资机会的把握上体现了更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