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14
  

  • 全选
    |
    论文
  • 曹正汉, 罗必良
    南方经济. 2013, 31(2):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启斐, 王晶晶
    南方经济. 2013, 31(2): 1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双边贸易模型对本土市场效应的测算,忽略了“第三国效应”,导致实证结果难以精确的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状况。本文在Behrens多国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变量,构建了动态多边模型。利用1980—2003年CEPII—BACI数据库中ISIC-3数据和世界银行的“Trade and Production database”,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和广义矩估计法(GMM),对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需求份额和出口份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测算了制造业整体及分行业的本土市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多边框架中内需的作用被削弱,整体制造业出口存在弱本土市场效应;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本土市场效应得到强化。
  • 胡冬梅, 潘世明
    南方经济. 2013, 31(2): 2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高度分解的商品单价和成本数据构建面板模型,通过对18个我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组合计229种HS八位数编码商品的研究,证实进口汇率传递的商品异质性显著。按照Lall(2000)的方法将商品归类后进一步发现,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商品组均为资源密集和低技术制成品,研究时间段内此类商品具有成本上升和需求刚性的特点,人民币升值并没能带来进口商品价格的等比例下降;完全(或过度)传递的商品组则均为中高技术制造业商品,成本变化稳定或呈下降趋势,需求更富弹性,进口价格下降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当。研究还发现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率小幅上升,说明汇率波动性加大后厂商更积极地调整其商品报价。
  • 吴锦顺
    南方经济. 2013, 31(2): 4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Quah and Vahey (1995)的SVAR拓展为三变量模型,并以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为理论基础,施加三个长期约束条件,以识别三变量SVAR模型。从缩减式VAR的估计残差中还原出结构冲击,从脉冲响应函数中还原出结构冲击对各变量的影响。依据Quah and Vahey的核心通货膨胀定义从受限制的SVAR模型中估计出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从估计效果来看,首先是能够完全反应我国通货膨胀演化的历史过程;其次是具有较高的预测未来通货膨胀变动的能力。因此对于货币当局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江金启
    南方经济. 2013, 31(2): 5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引导参合农民更多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新农合试点后曾多次降低村诊所和乡镇医院的起付线和提高报销比例。然而,政策的这种调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吗?它对农村居民的就医地点选择起到怎样的作用?利用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2004和2006年度的农户数据,研究通过一个多选项Logit模型对此进行了验证和回答。研究发现,在新农合开展较早的2004年,参合农民病后更可能选择到附近的诊所就医;到2006年,参合对农民病后是否选择去看医生已起不到显著影响作用,但提高了他们病后进行自我治疗的可能性。
  • 符文颖, 李郇
    南方经济. 2013, 31(2): 6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地区的产业集群,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制度框架和资源禀赋下,逐渐发展出具有不同市场导向和生产行为的经济系统。由此,本文试图通过揭示珠江三角洲在后危机时代企业适应战略和行为的地理差异性来加强对区域弹性的理解。以电子产业为考察对象,通过在2011年底完成的抽样企业问卷调查,本文对比分析东西两岸电子企业分析的生产和创新行为。结果显示,西岸地区尽管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品牌经营能力,但面临营销创新的融资障碍。东岸地区则通过长期的外向经济进行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在创新过程中显现出更大的网络性特征,从而更有利于集群经济的创新转型。
  • 李惠武, 谭炳才
    南方经济. 2013, 31(2): 78-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欧债危机以及美国经济、全球通胀、增长动力转换等方面的分析,指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仍在深化,经济下行和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作者同时认为,支撑我国长期增长的因素没有消失,后发优势依然存在,估计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有潜力维持年均8%以上的高增长。作者还指出了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基本思路,长远要防控由高增长转向中速增长出现大幅下滑的战略转型的风险,当前要预防通胀,优化结构,鼓励改革创新,消除经济扭曲,营造更加公平、公正、自由且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