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4-25
  

  • 全选
    |
    论文
  • 冯杨, 李炜光
    南方经济. 2014, 32(4):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凯恩斯革命颠覆了平衡预算的古典财政原则,而代之以倾向于赤字扩张的功能财政,功能财政下产生的预算赤字实际上是借助公债货币化来弥补的,由此,铸币税、通货膨胀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深刻地引发了税收国家的危机。本文从财政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这一理路发展,并从财政立宪和货币立宪的角度审视了现代国家的建构问题。
  • 唐朱昌, 霍明, 任品
    南方经济. 2014, 32(4): 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腐败对市场化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认为市场竞争机制在腐败的作用下扭曲了企业的行为,使企业之间产生了不公平竞争,最终导致市场竞争机制无法实现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此外,本文对全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腐败对市场化进程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腐败滞后期的系数绝对值比当期腐败系数的绝对值小0.001,这意味着腐败对市场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在腐败行为不被打击的情况下,腐败对市场化影响的衰退速度较慢。
  • 何一鸣, 罗必良, 高少慧
    南方经济. 2014, 32(4): 2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产权管制放松的分析视角,本文构建一个政治风险下农民和国家的动态博弈模型来解释中国两次农业生产危机。此外,本文利用1959-1961年与1970-1977年两次中国农业生产危机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构突变面板计量结果表明,国家不会主动削弱自己的谈判能力,除非政策失误或外部竞争压力造成的冲击才可能迫使它在产权管制放松的博弈谈判中让步。
  • 王营, 朱博文
    南方经济. 2014, 32(4): 4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政府干预企业信贷体现了多元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竞争。本文首次同时结合财政激励、晋升激励以及腐败考察了政府利益对企业信贷规模、成本以及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利益会对企业贷款特征产生U型影响,其中财政激励对企业贷款特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最大,晋升激励和腐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相对较弱。进一步检验发现,政府利益给予国有控股企业的信贷优势表现在:财政激励会降低贷款利率和延长贷款期限,晋升激励会设定隐含的贷款利率上限,官员腐败程度的加深会引致贷款规模、贷款利率以及贷款期限先于非国企达到最值。基于金融危机的外生冲击分析表明,危机后地方政府较少因晋升激励和腐败干预企业信贷决策。
  • 姜永宏, 蒋伟杰
    南方经济. 2014, 32(4): 6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Luenberger指数法,本文测度了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1年间考虑不良贷款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不考虑坏产出约束时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高估问题。与以往结论不同,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退步了3.00%,7年间累积退步18.01%。从分类角度看,国有银行对不良贷款管理效率较差,但应对冲击能力强;股份制银行机制灵活,能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扩张;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区域优势,可对贷款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本研究对中国银行业监管与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 冯锐, 周翔
    南方经济. 2014, 32(4): 8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学术观点认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抑制股市过度投机的主要手段。然而,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中国股票市场为什么仍然存在普遍的过度投机行为呢?本文利用2012年3月29日“两高”颁布的《内幕交易司法解释》这一事件,采用事件分析法实证考察司法干预是引发股市过度投机行为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在《解释》颁布日前后几个交易日内,存在内幕交易或者内幕交易嫌疑的全样本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反应均显著为负,而且全样本中国有控股公司组比非国有控股公司组在《解释》颁布日前后的股票收益率变化程度更弱。这说明尽管投资者预期《解释》能够有助于处罚内幕交易相关诉讼法律的实施,但是实施程度受到司法干预的限制,表现在国有企业享受的地方政府的“父爱主义”已经延伸至司法领域。
  • 杨帆
    南方经济. 2014, 32(4):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改革最基本的经验是以开放为改革提供压力、动力、标准和经验,是动力中的原动力。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再次启动市场化导向改革,必定营造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上海自贸区则是以开放促改革的最新前沿试验场。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给中国造成了改革国内体制的外部压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上海自贸区为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做历史性准备。作者认为,2017年左右将是中国金融风险聚集期。人民币升值到1:5.5左右,房地产泡沫难以维持,政府债务接近警戒线,香港政治动荡加剧,美国停止量化宽松美元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国和金砖国家经济调整。此时如外资大规模撤资,人民币可能在香港贬值,超过在国内贬值幅度。人民币贬值预期将促使资本继续外流,房地产泡沫破裂。上海自贸区没有自己的货币,比香港容易控制。在区内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不可能不设二线与国内隔离。自贸区内人民币汇率会与香港套平,与国内人民币汇率不能拉平。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美元可能到上海和长江三角洲流通,这是一种化解外汇风险的方式。上海自贸区内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不会带动人民币总体自由兑换。反而发展上海自贸区,在客观上有规避香港金融风险的意义。
  • 周薇薇
    南方经济. 2014, 32(4): 99-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场馆建设方面的投入增速迅猛,但场馆运营管理却不受重视。本文立足于政府场馆经营和公益性质,通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基于满足公众需求、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经过两次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本文旨在构建政府场馆运营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甄别的原则和方向是:公益性为主,盈利性为辅,注重运营效率,兼顾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