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3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6-08-25
  

  • 全选
    |
    论文
  • 周晓波, 周立群
    南方经济. 2016, 35(8):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0-2012年四届夏季奥运会共7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论文对奥运绩效的国别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引入以健康指数为代表的人口质量和以分权指数为代表的政治制度,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无法解释的奥运绩效国别差异。首先,政治制度对奥运奖牌数量的影响呈现U型,即分权国家和集权国家获得的奖牌数都比较多,而中间国家获得的奖牌数相对较少;其次,健康指数、人口基数、经济份额、宗教分化以及东道主效应对奖牌数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种族分化具有负面作用。上述发现对于我国实施科学的奥运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陆军, 林澍
    南方经济. 2016, 35(8): 1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同时涵盖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回购市场的矩阵法模型,对2006-2014年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主要考虑隐性担保与优胜劣汰机制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近年来稳定在低位,从隐性担保转变到优胜劣汰并不会大幅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水平,优胜劣汰机制有可能增强市场纪律性,从而降低其系统性风险。
  • 刘钻石, 张娟
    南方经济. 2016, 35(8): 2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贸易品类别、技术附加值和质量水平三个角度对中国二十多年来商品贸易结构升级状况进行分析。根据贸易品类别,可以测算出高技术制成品在中国商品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根据贸易品技术附加值,可以测算出中国出口贸易整体技术水平升级显著;利用质量水平指标,可以测算出中国大部分贸易品已从低质量层级向中高质量层级升级。通过分析中国与五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结构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都在升级,但是与进口产品相比总体上处于劣势。
  • 綦建红, 孟珊珊
    南方经济. 2016, 35(8): 4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2005-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HS-6出口产品数据,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要素禀赋和贸易成本对中国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迅速增加对出口产品多元化的交互性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目标国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越小、地理距离越近、贸易一体化程度越高,中国出口到目标国的产品多元化水平越高;有形资本对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最为显著,远远超过了人力资本和土地等其他要素禀赋;而OFDI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产品多元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应充分权衡出口多元化与OFDI的关系。
  • 桑百川, 黄漓江
    南方经济. 2016, 35(8): 6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支出能否起到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使用1987-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文章考察了政府支出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在考虑政府支出规模的内生性后,2SLS估计结果发现政府支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政府支出规模主要发挥了财政自动稳定器作用,因而减少了经济波动;另一方面,政府支出变动对总量产出冲击较大,从而增加了经济波动。进一步控制了贸易开放、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冲击、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等因素,估计结果表现出较好的稳健性。研究结论意味着,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方面,需要权衡政府支出规模与政府支出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 李胜会, 宗洁
    南方经济. 2016, 35(8): 75-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珠三角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势制造业指数和区域协调指数,并运用系统耦合和协同论的有关原理,进一步构建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耦合模型,测算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珠三角地区的优势制造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级化程度较低;第二,城市优势制造业指数变化趋势呈现分异特征,即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他少数几个城市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区域协调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特征在横向层面表现为高度耦合协调,在时序层面表现为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下降与非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上升并存的格局。
  • 广东视点
  • 万陆, 刘炜, 谷雨
    南方经济. 2016, 35(8): 94-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构造城市创新指数,将城市创新能力分为发展基础、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三个维度,用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定量测量了全国经济百强城市,以及珠三角9市和粤东西北7市的创新能力。分析表明,珠三角各城市创新指数得分在全国城市排名中整体靠前,为广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粤东西北城市所有指标得分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深圳凭借强大的产业化能力以及企业对研发的高投入,力压北京成为全国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但是长三角的上海、苏州、杭州(由于数据不可得,本研究未纳入南京)在全国城市创新指数得分中分别位列三至五位,力压广州,形成了强大的长三角创新城市群,具有整体性的创新优势。广东下一步创新发展在优化布局上有两个关键,第一是如何激发广州的科技资源潜力,打造广深双核驱动的创新城市群;第二是如何制定因地制宜的创新培育战略,推动粤东西北城市创新能力提升。
  • 聂娟
    南方经济. 2016, 35(8): 10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有显著影响,广东劳动者的工资权益不如华东四省市劳动者。由于两地的人力资本、企业类型、制度保护不同,导致两地之间工资差异很大。进一步来讲,广东劳动者的年总收入和年工资性收入均低于华东四省市;广东劳动者对工资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工资收入中加班工资占比较高,这意味着要获得同样工资收入,广东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量和工作时间要多于华东四省市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