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3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7-09-25
  

  • 全选
    |
    论文
  • 罗进辉, 李雪
    南方经济. 2017, 36(9):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利用2004-2015年中国A股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相关年度数据,从家族企业股权家族化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股权家族化对家族企业业绩以及对企业是否聘任家族成员担任公司高管的经验影响关系。结果发现:(1)同等条件下,控股家族股权分配的家族化水平越高,其经营业绩表现越差;(2)家族成员担任CEO或董事长等关键高管会加剧股权家族化对家族企业业绩的负向影响关系;(3)同等条件下,公司股权的家族化更可能促使家族企业聘请家族成员担任CEO或董事长。此外,文章进一步分析发现,非核心家族成员参股企业会降低股权家族化与聘请家族成员担任公司CEO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
  • 王锦锦, 汪思绮, 罗卫东
    南方经济. 2017, 36(9): 2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间偏好是跨期选择行为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依据,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通过对它的定性分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古典时间偏好理论。直到1937年萨缪尔森提出指数贴现模型并成为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的核心技术手段,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得以成为跨期选择问题的主流分析框架。但因其高度理性的假定,指数贴现模型也一直饱受诟病和质疑,几乎每一个关键假设都有系统的实证结果与之相悖。20世纪80年代行为经济学的兴起,行为经济学家们肯定认知偏差的存在并引入了贴现率递减的双曲线贴现模型完成了对许多市场异象的解释,加之神经经济学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时间偏好不一致提供了神经基础,时间偏好的研究迎来了新篇章。文章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与评述,借以推动国内时间偏好理论研究的发展。
  • 张弘, 陈姝
    南方经济. 2017, 36(9): 3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身份和偏见在合作的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机制的空间囚徒困境博弈,以探讨身份、偏见和合作的关系问题。通过引入基于身份相似性的选择性交互,我们发现,假如个体拥有适度的偏见,高水平的合作就能够得到支持。无论是过低还是过高的偏见程度都不利于合作的演化,这意味着适度的偏见能为社会中的个体带来利益。由我们的分析可知,高水平的合作来源于群体异质性和群体之间的明确边界。借由群体异质性和群体边界,种群可以在背叛者侵入某个群体时将之淘汰,防止其进一步腐蚀整个种群。通过引入异质的偏见属性,我们还发现,适度水平的偏见可以在演化过程中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因此,文章既可以回答偏见的社会功能问题,又可以解释偏见从何而来的问题,为我们理解合作演化和人类的身份现象提供新的见解。
  • 夏巍巍, 金祥荣
    南方经济. 2017, 36(9): 5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宗教对经济的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宗教通过价值观和信仰团体对经济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经济。作者针对宗教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从宗教虔诚度测量方法的角度,对现有的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讨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宗教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分析视角。
  • 彭文斌, 程芳芳, 路江林
    南方经济. 2017, 36(9): 7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省域环境成本最优规划探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创新的机理,选取2005-2014年各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单门槛值,两者之间呈"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单门槛值,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交通设施条件,居民素质程度、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与绿色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 金江, 尹菲菲, 张莉
    南方经济. 2017, 36(9): 85-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语言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流入地方言能力对流动人口有效借贷机会获取的影响。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表明,流入地方言能力对流动人口有效借贷机会的获取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是通过方言技能→社会资本→借贷行为这一逻辑链条而发生作用的。另外,文章还发现流入地方言能力对低收入群体有效借贷机会的获取有积极的影响,而对高收入群体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分别控制流动人口的普通话和外语水平后,两者间的关系依然是显著的,说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
  • 李捷瑜, 徐艺洁
    南方经济. 2017, 36(9): 103-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1991-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2632起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并购次数对企业连续并购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往并购次数越多,企业发生下一次并购的时间间隔越短。这表明,企业的并购行为受到并购经验的影响,企业在并购活动中的学习效应使其在后续的并购上更为积极。进一步引入并购绩效与并购次数的交互项,文章发现,过往的并购绩效越低,并购次数对未来并购间隔的缩短作用越强,这说明企业在学习过程中更看重过去相对失败的并购经验的反馈。
  • 王笳旭, 王淑娟, 冯波
    南方经济. 2017, 36(9): 118-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论分析表明,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老龄化能够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改善对城乡居民收入产生不同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而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利用中国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显著的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但要素禀赋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影响效应不同;随着对老年人口供养负担的加重,社会福利支出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城市偏向的社会福利支出使得农村因照料老人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减少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而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则使得老龄化主要表现为收入效应,劳动力相对资本的稀缺性导致转移劳动力工资上涨,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不平等;随着老龄化深化,通过社会福利改善和要素禀赋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抵消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研究也证实了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缩小作用,而失业率上升和城乡投资差距却会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