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9-25
  

  • 全选
    |
    分工经济与农户行为
  • 胡新艳, 张雄, 罗必良
    南方经济. 2020, 39(9): 1-12.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60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于以往从农户主体角度讨论诱导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传统思路,文章从分工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农业服务外包与生产性投资之间可能存在的替代关系,试图为中国小农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及其投资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基于广东阳山县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选用Probit和Tobit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服务外包与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具体而言,农业服务外包水平增加10%,农户进行生产性投资的概率降低3.21%,生产性投资总额降低29.24%。采用工具变量法再次验证了这一替代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替代关系会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大而减弱。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充分发挥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迂回投资功能,以外部投资替代农户的直接投资行为,从而将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为此,有必要反思和调整农村信贷政策,并适时制定面向新型农业服务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 钟文晶, 廖挺
    南方经济. 2020, 39(9): 13-25.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80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对于推进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文章阐明了社会网络通过塑造农民态度进而促进其技术采纳时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存在异质性作用的情景,并基于河南麦农对新种子采纳时间的实证分析表明:以网络位置和互助水平为表征的社会网络对农户新种子早期采纳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农户的采纳态度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文章进一步引入分工网络,考察了其与社会网络的互动及对农户技术采纳时间的影响。文章的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必须重视乡村社会网络对于农业新技术快速采纳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推广机制上应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在乡村治理中加强农户家庭生产决策中的女性话语权,理解农机服务外包可能存在的"双刃剑"作用,以此动员和激励农户对新技术的快速采纳。
  • 谢琳, 廖佳华, 李尚蒲
    南方经济. 2020, 39(9): 26-38.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719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服务外包与化肥施用强度之间的关系,学术界虽积累了大量研究文献,但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文章运用荟萃分析方法,探究两者之间真实关系及其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1)服务外包与化肥施用强度之间具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2)农户经营规模、受教育程度以及研究所在国别等因素作用于这种负向相关关系,并成为现有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重要异质性来源。基于现有文献数据来看,尽管服务外包有助于化肥的减量化,但是不能忽视两者间的调节变量与隐性作用机制。
  • 张旭, 方显仓
    南方经济. 2020, 39(9): 39-53.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71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账户开放对一国宏观经济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资本账户开放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财富与估值效应、周期效应、道德风险效应和竞争效应,利用2011-2017年期间22个新兴经济体111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构建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账户开放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且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资本账户开放与商业银行风险呈正U型关系。(2)资本越雄厚、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抵抗资本账户开放影响的能力越强。为避免银行体系风险的过度积累,政府应考虑银行业资本充足情况与宏观经济情况,不断探索宏观审慎工具,合理安排资本账户开放程度。
  • 翟淑萍, 毕晓方, 李思诺
    南方经济. 2020, 39(9): 54-68.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7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新地理经济学视角,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高铁通车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以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高新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PSM-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铁通车显著促进了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对企业开发式创新投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高铁通车对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仅体现在位于中西部和低人力资本水平地区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从而进一步验证了高铁通车加速了创新的人、财、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跨地区流动和转移,通过降低信息沟通成本、促进信任和企业社会网络的形成、降低企业高风险特质的探索式创新的融资约束与风险、进而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内在机理。
  • 马鸿佳, 吴娟, 唐思思
    南方经济. 2020, 39(9): 69-85.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60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动荡的环境下,"即兴"是创业过程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其在组织中的潜在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与此同时,"惯例"作为组织内部的一个核心要素,学者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惯例在新创企业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鲜有研究从本质上探讨新创企业即兴行为和惯例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创业情境,首次验证了新创企业即兴行为和惯例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创业学习和交互记忆系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运用162个新创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即兴行为对新创企业的惯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学习的两个维度,利用式创业学习和探索式创业学习,均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的作用;交互记忆系统在即兴行为和惯例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同时,交互记忆系统显著调节利用式创业学习和探索式创业学习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新创企业惯例形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新兴经济背景下新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熊爱华, 张质彬
    南方经济. 2020, 39(9): 86-106.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71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解决低效率和金融化的问题,文章选择国有制造业上市企业2008-2017年间的样本数据,考察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金融化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引入非国有资本提高了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却加剧了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挤出效应,在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国有企业中挤出效应更明显。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非国有股东会基于套利目的,带动金融化程度的提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建议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度,改变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矫正资源误配格局,在帕累托改进的路径中推进改革,保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 徐晗叶, 徐莉萍, 彭江平, 张淑霞
    南方经济. 2020, 39(9): 107-126.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7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研究环境违规企业补救行为对加强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印象管理理论将企业环境违规后用来修复组织形象的策略分为"对症下药"(积极进行绿色创新实现绿色转型)和"避重就轻"(实行其他社会责任转移公众注意力)两方面,将"避重就轻"分为外部社会责任与内部社会责任,利用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环境违规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的后续补救方式,并进一步探究其补救行为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违规行为会降低企业价值,说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已逐渐将企业的环境表现纳入考量;但违规企业没有通过绿色创新实现绿色转型,告知公众有关公司环境表现和行为的改变,而是通过加强其他社会责任以转移公众注意力,且更偏向于加强外部社会责任,内部社会责任反而降低了。进一步研究表明环境违规企业"对症下药"行为在西中东三个地区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避重就轻"行为存在地区异质性,即主要发生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文章提供了环境违规企业重获合法性的可能途径,发现面临合法性压力,企业会选择性参与社会责任。这为深化环境管制成效提供了指引,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