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 全选
    |
    数字经济专栏
  • 陈文, 吴赢
    南方经济. 2021, 40(11): 1-17.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90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借鉴测度数字经济的国际权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从六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形成2012-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数字鸿沟问题。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相对创业水平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早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乡村的创业水平,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其会导致"逆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U型关系,加强数字经济初始发展阶段对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是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惠及农村居民的重要保障,由此形成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政策建言。
  • 荣健欣, 王大中
    南方经济. 2021, 40(11): 18-43.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91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要素逐渐成为学术和政策讨论的重要议题。数据要素在要素特性、市场化机制、经济价值等方面相对传统生产要素有较大差异,对其研究亟待创新建模思路。经济学理论已经积累不少相关文献。文章着眼于数据要素的特性、市场化机制和经济价值,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前沿经济理论文献对数据要素的建模思路入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首先,从隐私外部性和要素报酬两个角度入手梳理了前沿文献对于数据要素特性的探讨;其次,从数据要素的产权归属和交易机制设计两个层面梳理数据要素市场化相关文献;再次,总结文献中关于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和实证评估的研究;最后,列举应用前沿理论研究数据要素的方法创新方向,展望应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数据要素实际问题的潜在思路。文章可为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论文
  • 程虹, 王华星
    南方经济. 2021, 40(11): 44-59.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90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各领域发展的共识。然而,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飞速发展,线上市场中的低质量问题也变得愈加突出,相比线下市场,线上市场同类产品不合格率、不达标率、投诉量更高。文章认为平台垄断是低质量陷阱产生的主要原因,超级互联网平台的价格垄断、流量垄断和渠道垄断行为,一方面形成了对低成本实体经济需求的"扩张效应",即低价垄断迫使实体企业降低产品质量成本;另一方面形成了对高质量产品的"挤出效应",即流量垄断带来的高额流量费用,迫使实体企业将大部分资金用于线上市场产品营销,挤出了质量创新投入和渠道垄断形成的巨大规模效应,迫使实体企业将低质低价产品打造成为爆款,保障线上市场销量优势。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互联网平台恶性价格竞争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督促互联网平台降低实体企业经营成本,强化互联网平台对实体企业的质量赋能作用。
  • 傅鹏, 黄春忠
    南方经济. 2021, 40(11): 60-79.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90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4年以来,以主要集中于民企的"结构性违约"宣告了中国信用债市场刚性兑付的"结构性打破",债券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利用2013-2017年债券数据,本文深入分析了结构性违约对评级机构行为和效率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发现:首先,信用评级的市场公信力会因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刚性兑付"而削弱;其次,结构性违约爆发之后,信用评级的整体效率有所提升,但在不同发行主体呈现分化,对于非城投类企业,信用评级对发行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大,意味着评级公信力的显著提升,而对于城投类企业,评级效率并未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在违约后采取了差异化的评级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大的非城投类债券,评级机构倾向采取"收紧评级"的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低的城投债,评级机构倾向于采取"放宽评级"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是导致市场"信用分层"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推升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 于新亮, 郭文光, 王超群, 于文广
    南方经济. 2021, 40(11): 80-96.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90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往文献对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天然属性的研究匮乏,导致相对贫困治理和医疗保障政策长远靶向目标规划缺失。文章将家庭医疗支出连年增加,重复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过程定义为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反映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发生深度以及发生时间等指数综合刻画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程度,利用中国微观数据(CFPS)进行动态测度和城乡分解,最后实证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家庭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家庭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具有较强黏性,持续时间越长,摆脱难度越大,且农村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程度高于城镇,但城乡差距随持续时间逐渐缩小;与此同时,基本医疗保险能够显著阻断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但阻断效应呈现较大的城乡差异,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在当期的阻断效应更明显,而长期来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阻断效应则更强。文章结论为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和医疗保险制度优化提供了实证参考。
  • 韦永贵, 张艺川
    南方经济. 2021, 40(11): 97-121.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90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将跨国文化传播纳入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局部均衡分析法阐述了跨国文化传播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逻辑,并深入分析跨国文化传播影响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进而以友好城市作为我国跨国文化传播的代理变量,使用PSM-DID模型、SUR模型、TE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跨国文化传播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跨国文化传播显著推动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且这一推动作用具有明显的贸易产品差异性、洲际差异性及时滞性特征。在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中初步发现,以友好城市表征的跨国文化传播通过信任塑造机制所形成的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市场拓展产生的文化差异倒逼机制,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贸易水平。该研究可为推动中华文化的跨国传播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 张承鹫, 吴华强, 才国伟, 徐信忠
    南方经济. 2021, 40(11): 122-136.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91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手工收集、整理了2006-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倾向数据,实证研究了媒体报道正向倾向与分析师乐观预测偏差对上市公司负收益偏态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媒体报道正向倾向、分析师乐观预测均分别对上市公司股价负收益偏态系数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两者的交互项对股价负收益偏态系数的影响则是显著为正,即当媒体报道正面倾向与分析师乐观预测两者共同作用时,将会触发"信息过度关注偏差"机制,从而降低了上市公司股票收益。文章研究还发现,媒体报道、分析师预测和"信息过度关注偏差"机制的作用强度,在市场化程度高地区要明显大于市场化程度低地区,可能的原因是市场化程度高地区的企业更加容易被媒体报道和分析师关注,进而产生更强的关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