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5
  

  • 全选
    |
    理论探索
  • 耿鹏鹏, 罗必良
    南方经济. 2023, 42(1): 1-14. https://doi.org/DOI:10.19592/j.cnki.scje.40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服务、丰富和创新中 国式现代化。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农业发展理论,其核心线索是谋求农业农村的要素贡献与食物供给,强调农业 改造、生产发展以及要素的配置效率,但普遍忽视了由农耕文明、村落文化所承载的人文福利,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关联的生态福利。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严酷的人地关系、优良的农耕文化与丰富 的生态资源决定了中国式“农业强国”的目标,必须是安全最大化基础上的福利最大化。因此,中国式“农业强国”需 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产品生产过渡到社会福利,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中,在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中,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 傅元海,刘啟仁,岳芳敏,郭惠武,胡新艳,张沁岚
    南方经济. 2023, 42(1): 15-27. https://doi.org/DOI:10.19592/j.cnki.scje.402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推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南方经济》编辑部特邀请广东经济学界各大高校和 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与优秀中青年学者,围绕“二十大”报告中涉及经济建设的重要部署,以系列笔谈形式,开展研究
    阐释。本期为系列笔谈的第二期,邀请来自广州大学傅元海、刘啟仁,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岳芳敏、郭惠武,华南农业大 学胡新艳、张沁岚共六位专家学者,分别就绿色发展、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主题,畅谈各自的观点与体会。
  • 宏观研究
  • 郑江淮,荆 晶
    南方经济. 2023, 42(1): 28-48. https://doi.org/DOI:10.19592/j.cnki.scje.400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Solow增长核算框架基础上引入异质性劳动投入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从而将经济增长分解 为固定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技能结构深化、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及效率改进等五种动能。 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共同驱动,其中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年均 贡献率为61.64%,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则为35.66%,中国区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奇迹背后正是 较快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第二,即使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资本投入仍然是主要的经济增长动能;第三,技能结构深 化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来源,二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 32.04% 和 21.27%;第四,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 2008年后中国以 及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 何 圆,钱雨婷,王伊攀
    南方经济. 2023, 42(1): 49-65. https://doi.org/DOI:10.19592/j.cnki.scje.391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1年 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在倡导“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 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的同时,强调要“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两 者之间能否兼容促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央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能否切实贯彻到解决养老问题的实践之中,但现有 文献对两者之间关系缺乏必要关注。文章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老年人金融参与的 视角检验了子女同住对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同住显著促进了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高了老年 人金融参与积极性,尤其是对风险金融资产投入的促进更加显著。老年人为男性、居住东部地区、子女教育水平和个 人收入高时这种促进效应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子女同住降低了老年人风险厌恶程度、增加了老年人知识认知和 信息接触,从而增加老年人金融投资;同时发现老年人给予子女的劳动支持更能促进个人养老金参与,而子女对父母 的照料未发现该促进效应,支持了子女同住的代际交换动机。结论表明,子女同住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可有效互补。 发展养老第三支柱不但能够满足老年人在子女赡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高质量的自我养老需求,更是能提升老年群体的 自我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养老负担转化为积极养老。
  • 现代产业
  • 刘明星
    南方经济. 2023, 42(1): 66-79+118. https://doi.org/DOI:10.19592/j.cnki.scje.40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社会中产生了大量免费或低价的数字产品。然而,在现有GDP核算体系之下, 这些数字产品的价值难以被准确衡量。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数字产品的消费者剩余度量问题,提出了“GDP+数字产 品消费者剩余”的数字经济核算新思路。考虑到数字产品的时间密集型特征,文章结合Becker的时间分配理论,初步 尝试从时间价值角度构建数字产品消费者剩余测度模型。进一步,文章在概念上将互联网服务与数字产品等同,以 互联网服务为对象,利用我国2012—2020年间居民业余上网时间数据,对数字产品的消费者剩余展开量化分析。结 果发现,数字产品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呈总体扩大趋势,其在 GDP 中占比始终保持在 5% 以上,且增速远高于同期 GDP 增速。我国数字经济实际规模被严重低估。对数字产品价值的忽视必然会影响政府数字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另外,文章在实证过程中发现,消费者在互联网服务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鸿沟。具体来讲,高收入群体出于信息搜 寻、社会资本积累和娱乐休闲目的,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时间远大于低收入群体。我国数字产品消费存在不平等问 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消费者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精准测度数字经济规模的基础上,政府政策制定也要兼顾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
  • 刘国武,李君华,汤长安
    南方经济. 2023, 42(1): 80-98. https://doi.org/DOI:10.19592/j.cnki.scje.400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服务经济时代,传统服务业的高成本低效率,拉低了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如何克服服务业低效率问题, 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文章探讨了“鲍莫尔成本病”现象下,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服务业效率在其 中的关键作用。理论上,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服务业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增长模型,提出 数字拓展型技术可以推动服务业效率提升,且当服务业生产率达到和制造业同一水平时,经济可以稳定持续增长。 实证上,文章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266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展开计量分析。结 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通过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加速经济动态循环、知识溢出 效应等路径促进服务业效率提升,从而成为新时代下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异质性方面,数字经 济对东部地区城市的影响显著大于中西部城市;数字经济对大城市的影响显著大于小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自身不 利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可有效克服结构转型过程 中服务业低效率问题。以上结论在系统GMM方法和“宽带中国”外生冲击检验下依然成立。文章研究有助于政府把 握产业结构变迁规律,对克服“鲍莫尔成本病”,制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企业经济
  • 丁 绒,饶品贵
    南方经济. 2023, 42(1): 99-118. https://doi.org/DOI:10.19592/j.cnki.scje.391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究竟具备什么样特征的私营企业家更意愿于涉入农业领域创业?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本文研 究私营企业家的农村经历特征及其异质性如何影响其创业行业选择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有农村经历的私营企业 家通过发挥其心理偏好认知机制和专业能力认知机制的作用,更倾向于选择进入农业行业创业。为解决内生性问 题,基于企业家“是否有过上山下乡经历”构造工具变量,并发现了一致的结果;农村经历的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 农民经历,有村干部经历的私营企业家的这一倾向更为强烈。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政府治理水 平较高的地区,上述倾向均具有放大效应;在有农村经历的私营企业家进入农业行业创业后的经济后果方面,其创新 投入和融资负债均显著低于无农村经历的样本组。该研究不仅从企业家农村经历视角对高管早期经历文献进行了 丰富和拓展,还进一步深化了高管早期经历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相关文献,亦为企业创业决策领域补充了独特 的中国农业农村情境特征。
  • 马鸿佳,肖 彬,张 玲
    南方经济. 2023, 42(1): 119-134. https://doi.org/DOI:10.19592/j.cnki.scje.381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面临着资源约束的新企业而言,如何从供应链上下游识别并获取所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企 业的生存与发展。大多数研究强调了创业者调节焦点在影响新企业战略决策与行为的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文献在深 入揭示创业者调节焦点对新企业资源识取的作用机理方面仍较为薄弱。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以213家一汽—大众 供应链上的新企业为研究对象,整合注意力基础观、调节焦点理论,考察了创业者调节焦点与新企业资源识取之间的 逻辑关系,并探讨了善意信任和能力信任的中介作用以及权力不对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创业者促进焦点与 预防焦点均会对能力信任产生正向影响,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与能力信任相比,促进焦点对善意信任正向作用 更强;预防焦点不对善意信任有显著的影响。(2)善意信任、能力信任对促进焦点与新企业资源识取的关系起到中介 作用,能力信任对创业者预防焦点与新企业资源识取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3)权力不对称负向调节了创业者预防焦 点与资源识取之间的间接关系。
  • 乡村振兴
  • 张梦玲,童 婷,陈昭玖
    南方经济. 2023, 42(1): 135-152. https://doi.org/DOI:10.19592/j.cnki.scje.400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服务分工视角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与农户行为的市场约束,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 影响机制,旨在寻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文章利用江西省9个县(市、区)34个村645个水稻种植农户抽 样调查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农业绿色生产率,同时采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绿色 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农户土地禀赋下的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地块规模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交互作用。结果表 明,样本农户的农业绿色生产率均值为 0.48,仍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伴随社会化服务参与程度的加深,即采纳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生产环节越多,农户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越高;农户土 地经营规模和地块规模的扩大,能够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而土地细碎化程度则会抑制这 种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施肥服务和病虫害防治服务是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率提升的关键环节;进一步的机制 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诱导农户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从而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率提升。据此,基于发展农 业绿色生产,应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与完善、引导农户开展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注重农户对农业绿色生产 技术的采纳以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