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团队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4年, 第4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25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全选
|
国家治理与经济发展
Select
二次诊疗能否有效抑制过度医疗?——基于社会偏好异质性的实验研究
陈叶烽, 黄 娟, 陈夏静
南方经济. 2024, 43(11): 1-17.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任品市场,存在着普遍的过度医疗现象。二次诊疗作为市场竞争的一种形式,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理思路。文章基于社会偏好异质性的视角,利用实验室实验方法模拟医疗情境,检验了二次诊疗机制对于抑制过度医疗行为的有效性及稳健性。实验结果表明,首先,社会偏好存在异质性,且不同社会偏好的被试在行为决策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亲社会偏好和强自利偏好被试的比例分别为 54.17%和33.33%,且前者的过度医疗率均低于后者;其次,二次诊疗机制总体上可以显著降低过度医疗率,然而当医生可以识别患者的问诊次数时,过度医疗率会大幅上升甚至高于无二次诊疗机制的基准情况;最后,二次诊疗机制的效果依赖于被试的社会偏好类型,该机制对亲社会偏好被试的约束作用大于其他偏好被试。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医疗市场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随着互联网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完善和推广二次诊疗机制可以作为治理过度医疗现象的重要措施。此外,医疗体制改革还需要考虑政策在不同群体中的稳健性问题,强化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
Select
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
徐晓珠, 李增福
南方经济. 2024, 43(11): 18-41.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利用2015年全国逐步推行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政策冲击,基于“投资—投资机会”的敏感度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债改革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度,即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即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即通过化解地区经济风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吸引异地投资,进而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随后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投资不足、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低和所处地区财政压力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发现,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盈利能力可持续性和经济稳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研究结果为深入挖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成效,促进企业经营发展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Select
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如何影响共同富裕?——基于地方财政收支行为视角
宗庆莹, 蔡文浩
南方经济. 2024, 43(11): 42-65.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文章以2010—2021年中国270个地级市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新《预算法》正式施行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深入探析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可有效驱动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在改善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增强其民生性支出偏向、提升合理化税收努力和强化预算约束刚性,显著提升地方政府的财政运行和公共支出效率,进而有力推动共同富裕进程;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助推效应仅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和行政等级较低的样本组中,当上级政府相对高效时,该推动作用则更为突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价值理性及行政效能得以明显提升,文章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分配效应,也为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
国民经济运行与管理
Select
货币政策、要素价格与企业进入退出动态
张清俊, 项后军
南方经济. 2024, 43(11): 66-89.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货币政策会通过要素价格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行为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厘清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的进入和退出行为,对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文章基于动态进入成本的视角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冲击会抑制企业进入与退出;机制分析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工资和资本品价格这两种要素价格,进而增加企业的进入成本,阻碍企业进入,但同时也提升了在位企业的市场价值,缓解了企业退出;由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要素密集度乃至不同地区的企业进入成本由不同比例的工资和资本品价格构成,在货币政策冲击下,工资和资本品价格不同的响应动态产生了不同的进入成本,进而对企业进入退出产生异质性影响。据此,文章提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应当保持稳健的总量型货币政策,避免货币政策刺激导致要素价格大幅提升,从而增加企业进入成本,进而阻碍企业进入;应当使用精准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企业进入,为经济长期发展积蓄力量。
Select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结果的影响——收益与风险的“双刃剑”
周 率, 邓 楠, 曹碧茹
南方经济. 2024, 43(11): 90-112.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2008—2020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中国资本市场上“陆港通”交易机制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作用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经济效果。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风险。一方面,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优化外部声誉和增强内部治理来显著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中在人力资源结构和财务资源水平上的静态资源优势,并且刺激研发投入占比,强化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开放也会带来“盲目性资金涌入”和“私有信息优势破除”效应,促使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市场策略上做出短视决策,从而显著增大标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风险。通过上述实证结果,文章综合收益端与风险端证明了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双刃剑”作用结果,并深入探讨了资本市场在促进企业由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型中存在的机遇与风险。文章强调在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提升产品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应加强配套政策的引导,防范资本市场过热带来的潜在风险,保护国内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以防止因信息泄露而导致的市场竞争风险,使后续资本市场开放深化进程能更好发挥“扬长避短”之效,助力我国实体企业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向新质生产力的平稳转型。
产业发展与企业提质
Select
数字化转型、开放式创新有效性与企业核心技术突破
杜传忠, 薛宇择
南方经济. 2024, 43(11): 113-138.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推进开放式创新作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对于企业推进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同样至关重要。文章在筛选匹配企业研发专利数据与制造领域核心技术专利 IPC 分类号的基础上,基于2013—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推进作用以及开放式创新是否为该过程的有效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推进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的具体程度会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机制,且技术供给方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的有效性更高;而企业是否推进开放式创新可能受其策略性行为影响,并不是有效的中介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推进作用越强。本文不仅为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侧面证明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的具体程度和有效性,以及金融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辅助要素对“新型举国体制”的赋能作用,进而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益对策启示。
Select
政府引导基金的跨区域双向投资现象与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兼论经济增长目标的软约束
韩 洁, 张倩倩, 刘 涛
南方经济. 2024, 43(11): 139-158.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引导基金是地方产业政策的“风向标”,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制度安排。文章以新三板挂牌企业为样本,通过手工搜集整理2011—2021年的政府引导基金数据,从双向投资协调发展视角研究政府引导基金的跨地区投资行为对本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考察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异质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双向投资协调发展显著提高了本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融资约束高、行业利润率低以及西部地区的企业影响更大。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基金双向投资协调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资本要素错配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来提高本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设定软约束性质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能够强化政府引导基金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对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意味着政府柔性设定经济增长目标与有为政府的价值实现路径相契合。文章不仅深刻揭示了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双向投资协调发展促进本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还拓展了政府引导基金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多重功能,有助于加深对政府引导基金引导效应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