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团队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4年, 第4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25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全选
|
国家治理与经济发展
Select
数据要素参与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
王庭东, 尹丽丽
南方经济. 2024, 43(9): 1-24.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12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要素在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将深刻改变要素市场的运行机制与逻辑。文章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参与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参与对制造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呈现出显著的“U”型非线性影响,即当数据要素参与上升到适度阶段,其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才转变为促进效应。进一步,仅从生产要素属性看,无论是国内数据要素参与还是国外数据要素参与,两者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并无二致。机制检验表明,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是导致数据要素参与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产生“U”型影响的机制。其中,信息效应会同时影响“U”型关系的顶点和曲率,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U”型关系变强,并且顶点右移;而资源效应则影响“U”型关系的曲率,当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强时,“U”型关系变强。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生命周期、行业要素密集度和地区市场化程度的不同,数据要素参与对资本配置效率“U”型关系拐点呈现出显著差异,民营企业、初创期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高市场化程度区域企业进入数据要素参与“适度区间”的阈值相对更低。
Select
公共数据开放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吗?——来自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
王晓丹, 石玉堂, 刘 达
南方经济. 2024, 43(9): 25-44.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0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数据作为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评估其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是科学施政的前提。基于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通过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以政府数据平台上线为表征的公共数据开放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2)公共数据开放主要通过成本效应、要素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内在路径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3)公共数据开放对数实融合的提升效应在行政等级、市场保护及资源禀赋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且对高行政等级、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及非资源型城市表现更为明显。(4)政府数据开放质量越高,数实融合提升作用越明显,且开放数据质量、平台建设质量、政策保障力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共数据开放的价值创造效应。基于上述结论,从重视培育全面的数据要素市场,多维度探索数实融合驱动路径,根据城市发展特征精准施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为更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
Select
数据自主权、数据保护与数据流动的不可能三角问题——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数据治理为例
申明浩, 姚凯辛, 沈晓娟
南方经济. 2024, 43(9): 45-56.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跨境流动治理作为数字化时代下重要议题,正在成为数字时代国际合作的热点。文章提出数据跨境流动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即数据自主权、数据保护和数据流动三个方面不可能同时满足。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不可能三角问题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并结合数据跨境治理体系演变的国际经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治理模式的三个维度。基于数据治理不可能三角的视角,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优化策略,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流动与安全规则体系、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协同机制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实现数据跨境有序安全流动。
国民经济运行与管理
Select
全球金融周期与金融体系韧性——基于国际视角的经验证据
徐 浩, 朱小梅
南方经济. 2024, 43(9): 57-74.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12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构建具有韧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是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目标实现的制度支撑与安全保障。文章基于2007—2021年全球46个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韧性的典型事实,以外部金融冲击为切入点,实证检验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全球金融周期可以通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性渠道和投资者风险情绪传染渠道对金融体系韧性产生负向影响;(3)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负向溢出效应在发达经济体、金融开放度高及实行固定汇率制的经济体中更强;(4)进一步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研究框架后的实证结果显示,在全球金融周期的风险上升阶段,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干预可以有效抑制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新形势下中国有效防范和化解输入型金融风险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也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供有益政策启示。
Select
经济周期波动与菲利普斯曲线形态变异:兼论经济回升的路径选择
刘达禹, 徐 斌
南方经济. 2024, 43(9): 75-93.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厘清菲利普斯曲线形态变异的本质机理对于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和确保宏观调控精准施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全面识别了中国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的形态特征,并就如何采取合意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经济回升展开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第一,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单边异动以及全球化向逆全球化转变是导致“产出—通胀”型菲利普斯曲线出现形态变异的核心原因;第二,中国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表现为:在经济周期上升或是平稳运行阶段,斜率较为陡峭,而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则呈现出扁平化趋向;第三,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回升路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现阶段以价格型货币政策搭配财政政策的渐进调控方式不失为一种引导经济平稳复苏的有益尝试。面对当下产出端与通胀端的双重紧缩压力,适度地矫正“产出—通胀”权衡关系,塑造陡峭的菲利普斯曲线斜率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引导经济沿着安全的路径回升,同时也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古典经济危机重现。
产业发展与企业提质
Select
出口管制、转换成本与库存效率——基于美国实体清单的微观证据
步丹璐, 胡中平, 王多仁
南方经济. 2024, 43(9): 94-116.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复杂的背景下,守成大国的技术封锁已成为我国不得不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2018年以来,美国将我国大量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通过限制对被管制企业出口特定商品,切断对被管制企业生产所需包含关键核心技术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的提供。由于关键核心技术不易于模仿掌握,出口管制可能导致企业生产环节由于缺失包含关键核心技术的材料而无法完成,使得其他用于生产的非产成品库存滞留于企业内部而无法转化为产成品,从而降低库存效率。基于此,文章以美国将我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事件为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究出口管制对被管制企业库存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管制显著降低了被管制企业的库存效率,具体表现为非产成品库存占比增多、库存周转天数拉长。面临出口管制时转换成本较高的企业韧性能力较弱,即对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业务多角化程度较低、缺乏非美国进口渠道的企业,出口管制对库存效率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加强资金支持、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有助于缓解出口管制对库存效率的负面影响。文章为合理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产业链安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Select
全面认识产业转移的新特征新模式——基于开放视角下的事实与分析
吕 越, 王 者, 于喆宁
南方经济. 2024, 43(9): 117-134.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向本地化、区域化、多元化、绿色化和数字化方向加速重构与调整。在此背景下,美欧等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产业转移步伐,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对此,文章利用fDi Markets、UN Comtrade等多个数据库,基于开放视角从来华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中间品贸易三个关键维度对我国产业转移的理论与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归纳出当前产业转移的四种典型模式,进而在“分类研判”基础上提出“精准施策”的方案。研究发现:第一,在来华投资方面,尚未表现出大规模产业转移,法国等欧洲国家对华投资率先增长,但需警惕美日韩等地区以及电子元件、半导体和汽车设备等产业链较长行业的来华外资下降趋势。第二,在对外投资方面,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其中对墨西哥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增势最为突出,对电子元件、金属制品、汽车设备等高端制造行业以及矿产资源行业的投资也表现出了持续向好的态势。第三,在中间品贸易方面,近年来我国中间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显著提升,其中对越南、印度和泰国等地区的出口比重大幅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势也尤为突出。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归纳提出当前产业转移的四种主要模式:地缘政治驱动型、生产成本驱动型、产业链布局驱动型以及国际合作驱动型。最后,根据不同产业转移模式以及当前的产业转移新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提供有益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