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25
  

  • 全选
    |
    趋势与前沿
  • 韩永辉, 李嘉桐, 谭舒婷
    南方经济. 2025, 44(7): 1-15.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30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推出新关税政策,对全球 70多个国家实施差别化关税措施,其中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最高曾累计达到 145%,已超越传统贸易保护政策范畴,成为美国破坏性重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政策工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产生深刻冲击。文章结合霸权稳定论、权力转移理论和安全化理论,从国内经济政策外溢效应的视角,系统分析了美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角色转变的深层动因,及其新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多维冲击。研究发现,美国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维护者转向破坏性重构者,主要源于美元霸权内在矛盾与维护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引发的国内政治压力,以及新兴经济体崛起对既有治理架构的系统性影响。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将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造成三重冲击:推动治理机制从多边协调向双边博弈回退,加剧治理主体分化与集体行动意愿下降,促使治理客体从经济议题向泛安全化扩展。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应坚持维护多边主义,主动承担全球公共品供给责任,推动经济议题去政治化与去安全化,同时构建更加自主可控的经济循环体系。在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同时,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有效改革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 李计广, 张 华
    南方经济. 2025, 44(7): 16-30.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304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以及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等因素,正推动全球生产网络加速从效率导向向安全导向转变。作为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重要概念,全球创新网络的重构实际上早于全球生产网络的重构,并且同样呈现出明显的安全导向。文章基于EPO专利数据库对安全导向下的全球创新网络重构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全球创新网络重构过程中,安全导向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内向化和区域化两个方面。其中,内向化表现为各国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和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区域化则表现为创新合作在地理上更加集中,各国倾向于在区域内建立更为紧密的创新伙伴关系,以此降低跨境创新合作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创新活动存在以下特点:一方面,中国创新合作在内向化方面的特征较为明显,这得益于创新体系的日益完善与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另一方面,中国创新活动区域化特征并不显著,体现为区域内创新合作不紧密以及对区域外的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依赖。内向化明显和区域化不足的交互情景使得中国创新活动存在同质化、扁平化和内卷化问题。文章通过刻画全球创新网络重构趋势和在此过程中中国面临的挑战,为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面对全球创新网络的安全导向重构,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应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双向流动,最终提高中国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 国家治理与经济发展
  • 刘金全, 杨 光, 陈润东
    南方经济. 2025, 44(7): 31-54.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首先使用动态因子随机波动率(DFM-SV)模型估计了全球层面与国家层面的经济不确定性,然后使用面板门限向量自回归(PTVAR)模型分析经济周期视角下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非对称影响,最后探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不确定性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经济衰退期尤为显著,贸易受抑制程度远超消费。这一特征表明,在不确定性加剧时,内需驱动将成为维系经济增长的核心路径;(2)从政策调控的角度看,在经济衰退时期和内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货币政策调控效率递减,财政政策可以产生更高的乘数效应,加强财政调控是推动经济复苏和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有效手段;(3)在应对内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冲击方面,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有效性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与发达国家没有显著差异,且宽松货币政策可协同增强财政政策效能。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各国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内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 魏万青, 叶秋志, 陈永洲
    南方经济. 2025, 44(7): 55-74.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1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绩考核转型及其相伴的政府角色转变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3年政绩考核新规构造的准自然实验,在委托代理和注意力分配框架下,基于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和2010—2021年城市数据,考察了政绩考核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影响及作用链路。结果发现:政绩考核转型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其原因在于政绩考核转型引致政府角色转变,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政绩考核转型会强化政府的资助者和执法者角色,通过增加财政科技支出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政绩考核转型会深化政府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角色,通过激发创新活力和提升创业活跃度,加速新质生产力生成。异质性分析证实,在不同条件下政绩考核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具有异质性影响,在高政府效率、强地方政府竞争和强官员晋升激励的城市作用效果更强。研究结论既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延展了政绩考核体系的解释范围,也为通过确立正确政绩观和官员治理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 黄 旭
    南方经济. 2025, 44(7): 75-97.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16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代际交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系统探讨人口老龄化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者延迟退休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政策含义。研究表明,在老龄化背景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尚不足以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和社会保障压力。短期内,延迟退休政策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研发创新、提升代际财富转移,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冲击。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可以替代部分劳动力,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从而缓解因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经济困境,并逐步降低对延迟退休政策的依赖。进一步分析发现,老龄化趋势促使劳动者调整经济行为,包括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降低生育意愿,并通过延迟退休以应对未来养老不确定性。高技能劳动者更倾向于通过提高子代人力资本质量来优化代际投资,而低技能劳动者则更侧重于增加子女数量以分散养老风险。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提升劳动报酬的同时,也激发了劳动者的提前退休意愿,削弱了其生育动机。在此背景下,政府若适时加大对低技能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例如提供生育津贴与教育补贴,能够有效提升其延迟退休与增加生育的意愿,但对高技能群体的激励作用相对有限。文章不仅为延迟退休政策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揭示了技术变革与人口结构转型过程中,不同技能水平劳动者在行为反应与政策敏感性上的异质性。文章结论对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以及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国民经济运行与管理
  • 韦施威, 潘 爽, 高锡蓉, 谢陈昕
    南方经济. 2025, 44(7): 98-118.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1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业是推动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一环,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演进和数字技术的迭代创新正持续颠覆着创业行为与创业模式,使创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文章从城市间的虹吸和扩散效应视角出发,利用城市层面数据,探析网络基础设施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并且在与省会城市距离这一维度上呈现出倒U型非线性特征,体现了网络基础设施能够帮助中小城市抵抗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通过扩散效应有助于城市间协调发展,表现为对中小城市及中西部地区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经济集聚程度提升和数字金融发展是网络基础设施作用于创业活跃度的重要机制路径。此外,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治稳定性是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作用的关键外部环境因素。文章为深入理解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提供了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也能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引与政策启示。
  • 郭 维, 汪勃澄, 韩 迪
    南方经济. 2025, 44(7): 119-135.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5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美贸易事件新闻是引起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外部因素,其通过投资者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向中国股票市场传导。精准评估各类中美贸易事件新闻对中国股指波动的影响,对于揭示中国资本市场价格调整的内部微观机制与外部冲击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结合 ChatGPT 情感分析策略与机器学习模型,研究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中美贸易事件新闻对中国股指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贸易事件新闻类型多维且复杂,其对股指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与事件的类型、发起国,以及事件情感极性有着密切关联;中美贸易事件新闻对各行业板块股指收益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中,中国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耐用消费品和服装行业受中美贸易事件新闻影响较大;股指收益率波动对不同类型中美贸易事件新闻的敏感度也存在差异,从事件类型的角度,大部分股指板块受到中美双方共同发起的会谈类事件新闻影响最为显著,从事件来源的角度,三种来源对股指收益率的影响由强到弱排序为:中美共同发起的事件、美国发起的事件、中国发起的事件。该研究揭示了中美贸易事件新闻通过投资者情绪驱动市场预期与资产价格调整的微观机制,拓展了贸易事件新闻对金融市场影响路径的实证识别方式,并为构建基于情绪监测的金融预警机制、提升资本市场对外部冲击的应对能力提供了现实启示和政策参考。
  • 产业发展与企业提质
  • 苏 杭, 刘佳雯, 王晨宇
    南方经济. 2025, 44(7): 136-156.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1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创新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随着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持续升级,中国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加。既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外部技术封锁与企业自身创新之间的关系,而较少关注客户受到技术封锁后,供应商企业是否会进行创新。文章基于供应链关联视角,利用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及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实体清单数据,实证检验客户受到技术封锁对供应商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受到技术封锁显著提升了供应商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供应商与客户地理邻近度高、客户议价能力较强、供应商所受政府补贴程度较高以及供应商属于高技术行业时,供应商创新水平的提升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客户受到技术封锁主要通过反馈渠道和需求渠道促进供应商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供应商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其经营绩效,还有助于维持与客户的稳定关系。文章证实了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可以通过供应链关联激励供应商创新,为应对技术封锁挑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 李保华, 伊 辉
    南方经济. 2025, 44(7): 157-182.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4207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识别企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优化生产投入结构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文章基于2007—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微观企业数据,构建社保实际缴费比率代理企业在社保缴费方面的成本负担,并测度微观企业层面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进而考察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上升对其技术进步偏向方向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从是否缴纳还是实际缴纳水平的角度,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提升均会驱动其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和《社会保险法》外生政策冲击的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一影响在非公有制企业、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费企业、微型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提升通过提高生产投入的资本劳动比而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方向,这种资本劳动比的提升有员工雇佣减少和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两个方面原因,此外,这一作用机制在有自主研发活动、工会规模较大、工资扭曲程度更高的企业中效果被减弱;进一步研究表明,近年来一系列社保降费政策以及财政补贴等减轻了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促进了劳动偏向型的技术进步,而这种劳动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文章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具有一定政策启示。